“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_福建省教育厅
  • 2019
    01-10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网龙杯”第四届   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8〕2号),经研究,决定于2018年3月至9月举办“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 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总体安排   第四届大赛要力争做到“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努力体现有突破、有特色、有新意。扩大参赛规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广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培养学生敢闯敢创、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精神。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合作。   第四届大赛将在各高校校赛基础上,举办全省决赛。同期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等活动。   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堂福建最大的思政课。组织理工、农林、医学、师范、法律、人文社科等各专业大学生以及企业家、投资人等,以“科技小分队”“幸福小分队”“健康小分队”“教育小分队”“法治小分队”“十九大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走进我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具体活动方案见附件)。   2.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组织历届大赛优秀项目参加在福州市举办的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和在厦门市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展示交流和投融资洽谈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具有明显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落户福建。   四、组织机构   1.本次大赛由省教育厅、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农业厅、省知识产权局、省侨务办公室、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共青团福建省委共同主办。   2.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省教育厅厅长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大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大赛的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3.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4.大赛由网龙网络公司协办。大赛邀请全国高校双创教育协作媒体联盟,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福建,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校园传媒,腾讯微校,福建广电集团综合频道、旅游频道、经济广播电台,福建教育电视台,海峡人才网和海博TV等媒体合作支持。   五、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六、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8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5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   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各高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加此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   八、比赛赛制   1.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决赛的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决赛由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   2.将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高校报名团队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全省决赛名额。   3.全省共产生200个项目入围全省决赛主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50个项目进入全省决赛现场比赛。   4.全省共产生80个项目入围全省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25个项目进入全省总决赛现场比赛。   九、决赛评审   1.第一轮网络评审。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各校推荐的参赛团队在报名网站报名的项目计划书及其他佐证材料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优秀项目进入省级现场决赛,并确定获铜奖项目。   2.第二轮现场决赛。现场决赛包括参赛团队现场创业项目(产品实物)展示、陈述(5分钟)和回答评委提问(3分钟)等两个环节,大赛评审委员会邀请评审专家分组进行现场评审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作为现场得分,评选出金奖、银奖。   3.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   十、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3-5月)。各高校组织本校的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18年3月28日至8月30日。   2.高校初赛(7-8月上旬)。各高校登录cy.ncss.cn/gl/login进行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大赛组委会将统一给各高校分配账号。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自行决定。各高校在8月1日前完成初赛,遴选推荐参加全省决赛的候选项目。   3.全省决赛(8月下旬)。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省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铜奖。   4.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大赛组委会对获奖项目组织训练营进行培训,择优选拔项目参加全国总决赛。   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各高校可以通过腾讯微校(weixiao.qq.com/shuangchuang)进行赛事宣传,腾讯云根据参赛团队的组别提供不同级别的免费云服务支持,给予项目激励和孵化指导。   十一、大赛奖项   1.大赛主赛道设金奖20个、银奖30个、铜奖50个,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的具体名额将根据报名情况确定,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奖杯和奖金,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设优秀组织奖8所、颁发奖牌,优秀指导老师50名、颁发证书。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设金奖10个、银奖15个、铜奖20个,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奖杯和奖金,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10个、颁发奖牌。设“乡村振兴奖”5个,“精准扶贫奖”5个,颁发获奖证书和奖杯,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30名、颁发证书。   十二、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高校要紧紧抓住全国总决赛在我省举办的良好机遇,将大赛作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认真总结前三届大赛的组织经验,制定大赛组织实施工作方案,成立赛事专门机构,指定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分工和完成期限,为赛事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经费保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做好宣传发动。大赛是检验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大练兵,更是贯彻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高校要广泛动员联系符合条件的参赛对象踊跃报名参赛,做到全覆盖,各高校参赛学生比例不低于在校生数的10%。要鼓励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校友、导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业。   3.强化实战训练。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组织做好学校参赛项目实战训练工作。要组织多种形式的项目路演、项目训练营,提升项目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将大赛的成果、经验以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大赛为载体,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制度创新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全国大赛组委会将根据我省各高校项目报名总数分配给我省参加全国总决赛名额。省大赛组委会将根据省级决赛的获奖项目和参加省级优秀项目训练营情况,择优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大赛工作QQ群为273246748,请各高校指定1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牛秋月,电话:0591-   87091321、87844868(传真),电子邮箱:jytxsc@126.com。   附件: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福建省教育厅   2017年3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根据教育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为引导我省更多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于3月至10月实施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色筑梦点亮人生 青春领航振兴中华   二、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青年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福建最大的思政课堂,引导青年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活动安排   1.启动(2018年3-4月)   (1)各高校要制定“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安排、地点、规模、活动形式、支持条件等内容。主动联系我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府及农业和扶贫工关部门,摸清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需求,做好学校现有扶贫对接地区及项目、涉农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届毕业生返乡创业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项目需求等情况摸底统计(见附件2-5),于4月10日前报送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jytxsc@126.com)。   (2)全国大赛组委会将于3月29日至31日在我省上杭县古田镇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各高校积极挖掘推荐本校适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化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1-2个,于3月20前将项目计划书报送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jytxsc@126.com),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遴选10个优秀项目参加全国启动仪式,并开展项目对接活动。   2.报名(2018年3-8月)   各高校要积极挖掘本地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活动,并组织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网址:http://cy.ncss.cn),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3月28日至8月31日。   3.组织实施(2018年3-9月)   各高校要组织理工、农林、医学、师范、法律、人文社科等各专业大学生以及企业家、投资人等,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十九大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组织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各高校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项目长期对接,并推出一批帮扶品牌项目和帮扶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支持,通过政策倾斜、项目立项、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保障。   4.总结表彰(2018年9-10月)   各地各高校要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和成果宣传,选树优秀典型,举办优秀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省和全国大赛组委会将在总决赛期间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成果展。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可自主选择参加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或主赛道比赛(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单列奖项、单独设置评审指标,突出项目的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设金奖10个、银奖15个、铜奖20个。设“乡村振兴奖”5个,“精准扶贫奖”5个,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5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5名。   四、项目要求   1.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项目须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在推进我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推广性和实效性。参与对象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须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加活动,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   2.项目来源包括:   (1)大赛参赛项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可自主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与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相关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活动。   (3)其他参与项目。邀请历届全国和省大赛获奖项目、符合当地需求的社会项目参加活动。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统筹资源。各地各高校要加强活动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强化服务指导,安排专项资金,主动协调本地区扶贫办和扶贫组织,制定针对创业帮扶团队的优惠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攻坚政策财税政策,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媒体传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全面展示青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生动实践和良好精神风貌。全国大赛组委会拟拍摄《青年筑梦》专题记录片,福建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专门开辟栏目进行专题报道,各地各高校也要组织地方媒体做好活动宣传报道工作。   3.筹集经费,注重实效。全国成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奖励基金,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投资与孵化器服务联盟已发起成立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福建公益基金,省教育厅也安排资金,重点资助帮扶奖励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扶贫项目。各地各高校也要加大投入,多方筹集社会资金,设立公益基金,让更多的高校科研成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顺利落地、迅速转化、长期对接、开花结果。要充分挖掘认真总结活动开展形成的经验做法,探索推动活动开展的良好机制,推动一批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域,形成可辐射带动、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样板。   附件:1.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2.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高校扶贫   项目已对接贫困地区情况统计表   3.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高校涉农   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情况统计表   4.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高校毕业生   返乡创业情况汇总表   5.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省级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扶贫项目需求申报表   附件1   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一、福州市:永泰县   二、三明市:建宁县、清流县、明溪县、泰宁县、宁化县   三、漳州市:诏安县、云霄县、平和县   四、南平市:浦城县、光泽县、顺昌县、松溪县、政和县   五、龙岩市: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   六、宁德市:霞浦县、古田县、柘荣县、屏南县、周宁县、   寿宁县   附件2   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高校扶贫项目已对接贫困地区情况统计表   学校: (盖章) 2018年 月 日   序号   项目情况及产生的效益(100字以内)   对接县、乡、村   对接时间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   注:本表于4月10日前报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jytxsc@126.com   部门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附件3   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高校涉农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情况统计表   学校: (盖章) 2018年 月 日   序号   项目名称及简介(100字以内)   项目负责人及电话   所属   院、系   扶贫意向   注:本表于4月10日前报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jytxsc@126.com   部门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附件4   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情况汇总表   学校: (盖章) 2018年 月 日   序号   姓名   专业   毕业年份   联系电话   创业   所在地   项目名称及简介(100字以内)   注:高校毕业生指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本表于4月10日前报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jytxsc@126.com   部门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附件5   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项目需求申报表   县扶贫办(盖章) 2018年 月 日   序号   乡、村   扶贫项目需求基本情况   (100字以内)   联系人及   电话、地址   1   2   3   注:本表请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府扶贫办填报,于4月10日前报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jytxsc@126.com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 2019
    01-10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网龙杯”第四届   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省级决赛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   今年4月,“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赛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广大师生踊跃参赛。截至7月18日,全省已成功报名项目8.5万个,其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2722个,共有30万师生参加。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闽教学〔2018〕10号)要求,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于8月27日至3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省级现场决赛及优秀项目训练营,由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并与厦门大学共同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决赛名额和产生办法   入围省级决赛网评的主赛道项目20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80个。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各高校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成功数(截止7月31日),结合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绩及历届国赛、省赛获奖情况,于8月2日前公布省赛网评名额分配数。   二、申报时间和方式   相关高校根据大赛组委会分配的名额数,于8月5日前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确认报送参加省级决赛网评项目相关信息,并填写《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决赛网评项目推荐名单》(见附件1),发送我厅学生工作处邮箱jytxsc@126.com。   三、时间安排和比赛形式   (一)第一轮网上评审(8月10日至14日)   1.大赛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分组对各校选送的项目(计划书和PPT)进行网上评审;   2.按照网上评审得分高低,选拔主赛道项目5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25个晋级现场决赛;   3.在未晋级现场决赛的网评项目中,根据得分高低,确定主赛道项目50个铜奖获得者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20个铜奖获得者。   (二)第二轮现场决赛(8月27日至28日)   1.现场决赛由团队项目展示(5分钟)和回答评委提问(6分钟)两个环节组成;   2.由专家现场评审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作为项目最后得分,决出主赛道金奖20个、银奖3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0个、银奖15个;   3.评选优秀组织奖高校8所、优秀指导老师50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10个、“乡村振兴奖”5个、“精准扶贫奖”5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5名,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   4.现场决赛地点设在厦门大学。   (三)评审规则   主赛道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以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评审规则见附件2。   四、优秀项目训练营   为提高大赛项目质量,增强项目在国赛中的竞争力,8月29日至30日将在厦门大学举办优秀项目训练营,从获得金奖和银奖项目中遴选出40个优秀项目团队(1名指导老师,3名成员)参训,组织国赛专家对优秀项目进行分组路演,一对一辅导点评。参训人员住宿费、培训费用由我厅负责,请参训团队准备项目计划书、路演PPT及笔记本电脑,以便进行现场修改。参训项目团队名单另行通知。   五、其他事项   (一)参加现场决赛的团队一般由1个项目负责人和3名成员组成,每个团队在报到时应提交参赛项目计划书一式十份,同时提交并测试路演所用PPT。   (二)决赛现场将举办福建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及项目成果展,请各高校组织入围现场决赛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以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效果好、成效明显的项目参展,有关参展项目、高校名单及相关展示要求另行通知。   (三)决赛现场设有观摩席,供高校领队、指导教师、参赛学生等观摩,鼓励其他高校派员观摩学习,参观“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成果展。   (四)有项目入围现场决赛的高校请于8月18日前将项目内容简介(200字左右,word格式)和项目照片2-3张(JPG格式)发至网龙公司工作邮箱xutan@101.com,用于决赛现场展示。参赛高校领队名单(见附件3)于8月18日前报送我厅学生工作处。   (五)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代码:00777.HK)为本次大赛提供APP“创业通”,作为大赛信息发布平台及项目交流社区,提供省赛入围名单查询、决赛结果查询等相关资讯和创新创业线上课程、创业项目圈、创投圈及在线论坛等功能。“创业通”手机APP下载网址为http://chuangye.101.com。   (六)参加现场决赛的领队和选手请于8月27日下午16:00前到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报到,并将本校校旗一面交会务组。下午16:30召开赛前工作会,各参赛团队负责人抽签确定比赛顺序。   (七)参加现场决赛的学校领队、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和观摩人员往返交通费和食宿费用由派出学校负责,厦门大学协助联系住宿地点;参加优秀项目训练营的团队及专家由厦门大学集中安排食宿,培训费和住宿费由我厅负责。   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联系人:牛秋月,电话:0591-87091321、13696851251;蔡新生,电话:0591-87091453、18750356035;   厦门大学联系人:张晴,电话:0592-2185575、0592-2182276;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联系人:徐倓,电话:13799916686。   附件:1.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省级决赛网评项目推荐名单   2.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评审规则   3.参加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省级现场决赛的高校领队回执单   福建省教育厅   2018年7月18日   附件1   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决赛网评项目推荐名单   高校名称:(盖章) 填表时间:2018年 月 日   序号   项目名称   赛道及组别   项目团队   负责人姓名   手机号码   项目团队   其他成员姓名   指导老师   姓名   1   2   3   4   5   6   7   注:本表信息应与大赛报名官网中的报名信息一致,请于8月5日前发至邮箱:jytxsc@126.com。   学校领导签名: 部门负责人签名: 填表人: 联系电话:   附件2   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审规则   创意组项目评审规则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创新性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   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和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40   团队情况   考察管理团队各成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   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安排是否科学;   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团队是否具有实现这种突破的具体方案和可能的资源基础。   30   商业性   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完整地描述商业模式,评测其盈利能力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具有可行性。   在调查研究方面,考察行业调查研究程度,项目市场、技术等调查工作是否形成一手资料,不鼓励文献调查,强调田野调查和实际操作检验。   25   带动就业前景   综合考察项目发展战略和规模扩张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预判项目可能带动社会就业的能力。   5   初创组项目评审规则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商业性   在经营绩效方面: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项目的营业收入、税收上缴、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以及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带来良性的业务利润、总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增长、投资与产出比等情况。   在成长性方面:重点考察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大小及可扩展性以及该项目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5年的高速成长。   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项目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并给出完整的商业模式描述,以及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需具有可行性。   在融资方面:强调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规划。   40   团队情况   管理团队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   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以及领导层成员;   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   30   创新性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   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20   带动就业情况   考察项目增加社会就业份额,发展战略和扩张的策略合理性,上下产业链的密切程度和带动效率、其他社会效益。   10   成长组项目评审规则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商业性   在经营绩效方面: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项目的营业收入、税收上缴、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以及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带来良性的业务利润、总资产收益、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增长、投资与产出比等情况。   在成长性方面:重点考察项目目标市场容量大小及可扩展性以及该项目是否有合适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5年的高速成长。   在商业模式方面:强调项目设计的完整性与可行性,并给出完整的商业模式描述,以及在机会识别与利用、竞争与合作、技术基础、产品或服务设计、资金及人员需求、现行法律法规限制等方面需具有可行性。   在融资方面:强调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规划。   40   团队情况   管理团队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价值观念、擅长领域,成员的分工和业务互补情况;   公司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以及领导层成员;   创业顾问,主要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战略合作企业及其与本项目的关系。   30   创新性   突出原始创意的价值,不鼓励模仿。   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思维在销售、研发、生产、物流、信息、人力、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鼓励项目与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结合。   20   带动就业情况   考察项目增加社会就业份额,发展战略和扩张的策略合理性,上下产业链的密切程度和带动效率、其他社会效益。   10   就业型创业组项目评审规则   评审要点   得分   形式   评审内容   分值   项目团队   加总   得分   团队成员互补与协调性   20   组织结构设置合理性   股权结构设置合理性   商业性   加总   得分   生存性和盈利能力   20   可行性和完整性   可复制性   创新性   单项   得分   (满足任一单项得满分)   岗位创新   20   技能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协同创新   模式创新   带动就业   加总   得分   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40   带动就业人数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评审规则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项目团队   1.考察项目团队成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2.奉献意愿和价值观;   3.教育背景与相关工作活动经验;   4.团队或公司组织架构与分工协作的合理性;   5.团队权益结构或公司股权的合理性。   30分   实效性   1.考察项目对精准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的贡献度;   2.项目对农村组织和农民增收、地方产业结构优化   的促进效果;   3.对当地就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等方面的促进效果。   30分   创新性   1.考察项目的技术创新程度和对创新技术的引入与   应用(鼓励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2.项目在生产、服务、营销等商业模式要素上的   创新程度;   3.项目组织与资源整合模式的创新程度。   20分   可持续性   1.考察项目的持续生存能力和推广性;   2.项目的存续时间、自造血能力、市场份额等,   业务成长的计划和可能性(包括人力资源、资金、   技术等方面支持其未来持续稳健增长);   3.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形成的模式具有推广性。   20分   必要条件   项目必须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项目已落地对接,有签约。   附件3   参加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省级现场决赛的高校领队回执单   高校名称:   姓名   工作部门   职务或职称   联系电话   注:本表于8月18日前发至邮箱:jytxsc@126.com   填表人: 联系电话:   

  • 2019
    01-10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四届福建省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8〕2号)要求,我厅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共同主办、厦门大学和网龙网络公司承办“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今年4月开赛以来,报名项目8.93万个、是上届的2.7倍;参赛人数33万人次、是上届的2.6倍,占我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的40%、是上届的2.7倍;报名项目数和报名人数与在校生数的比例均居全国第一。   通过校级初赛,评选推荐284个项目进入省级决赛。经省赛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最终决出主赛道金奖项目20个、银奖项目30个和铜奖项目50个,评选优秀指导老师50名和优秀组织奖8所高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项目10个、银奖项目15个、铜奖项目20个、“乡村振兴奖”5个和“精准扶贫奖”5个,评选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0名和高校集体奖10个。现予以公布。   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赛获奖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和宣传引导,树立创新创业典型;进一步加强参赛项目的后续指导帮扶,推动项目孵化落地、成果转化,不断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希望获奖单位和团队再接再厉,继续保持爱拼会赢的昂扬斗志,发扬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的大赛精神,带动更多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队伍中来,不断壮大建设新福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青春力量。   福建省教育厅   2018 年9月21日   “网龙杯”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   一、金奖(30个)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校   组别   负责人   成员   指导老师   1   斯诺普利:一片走“心”的中国创新药   福州大学   创意组   林敏   吴佳莹、林来宝、陈婷、王杰、黎必非、卢余盛、连群娜、强鹏、王贠莞彬   贾力、刘旺、周强   2   C-Drug降糖专家-新型缓释降血糖纳米凝胶贴剂   福州大学   创意组   邹俊捷   周文洁、张慧琳、汪安、陈柏林、郭燕、陈宇涵、苏航   邵敬伟、刘旺   3   核芯生物—智能化分子诊断专家(ichip)   厦门大学   创意组   苏晓崧   张雅、翁振宇、张建中、林燕玲、林乃珩、黄鑫、林世一、张诗、林冰、苏雅霖、林艳霞   张师音、闵小平、葛胜祥、张东旭、赵煜   4   海漆--国内环保型海洋防污涂料开拓者   厦门大学   创意组   陈丽英   赵丽雅、戴齐、洪妍、陈锦雯、黄启华、马凌宇、李春锦、方倩云、何健   柯才焕、冯丹青、苏培   5   肠菌移植--国内临床微生态治疗的领航者   厦门大学   创意组   连一帆   伏朝、曹蕴璨、郑玮偲、邱文静、马晓燕、魏欣悦   肖传兴、方晨亮   6   第十四种维生素:辅酶PQQ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   创意组   任洋   高敏、刘孟粟、夏可君、林倩   柯崇榕、杨欣伟、 苏筱薇、吴志锋、 余培雄、黄建忠   7   派恩杰:柔性电子科技先行者   厦门大学   初创组   许子颉   黄嘉妮、张鹏飞、李伟锋、李戌一、李腾、李桃、吴建城、刘子敬   刘向阳、郭文熹   8   福州福大信捷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福州大学   初创组   杨华炜   黄仕锦、黄鹏飞、赖泽恒、陈侃、杨晓杰、张珂楠、邱凯翔、郑安娜、蔡洁、孙文洁   苏凯雄   9   诺康得:全球首创化学工程的NK免疫细胞疗法   厦门大学   初创组   李柱   吴清红、苏博、赵庆庆、磨小刚、刘雅萍、薛乘风、汤宇心   曾骥孟   10   冻品云-中国餐饮食材自营电商的创领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初创组   符圣彪   邱小洁、裴思源、覃科杰、潘妍、王祉旭、肖联辉、蔡鸿晖、叶彦之、李林宗、王震霆、庞雨沁、李崟嵚、金昌诚、封耀焯、王旭涵   连智华、高璐   11   捌斗新材-国内领先的多功能石墨烯海洋涂层材料   厦门大学   初创组   卢成浩   姜一飞、黄雯燕、赵文瑄、陈丽雅、赵学松、廖亮、付鸿昌、许超、徐南辉、王澍、黄芳祺   姚荣迁   12   光洁-光自洁环保涂料   福州大学   初创组   白杰榕   王中明、王可、傅志宏、邱成伟、雒文婷、黄雯榕、陈梦凡、周子王、钟明轩、吴晓雯、魏敏、潘伟平、蔡雨菲、林佳欣   戴文新、陈旬、刘旺、周强   13   衣“依”入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初创组   陈燎原   胡金河、黄敏婷、陈秀琴、陈素梅、陈黎薇   袁晓建   14   唐洁工坊-守艺联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初创组   瞿 汕   蔡俊勇、陈兴、蔡郁培、郑晨颖   郑则凌、陶张未   15   全谱激光荧光陶瓷的首创者和领航者   厦门大学   成长组   罗雪方   郑鹏、游世海、许艺蓉、候自洋、王晋春、李淑星、陈文娟、田子耕、刘秉钧   解荣军、杜超   16   北卡信息:公共安全大数据专家   福州大学   成长组   杨小权   蔡熠、傅德泉、尤菲芙、陈思龙、邓泽源、张柽   鲍星华   17   初料餐饮—基于大数据趋势分析的外卖联营新模式   福建农林大学   就业型创业组   李卓强   林彤、沈瑾烨、李昊、廖海涛、吴怡聃、刘怡君、李佳颖   郑宝东、张怡、卢宏伟、刘聃   18   贵在互联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苏令相   许鸿伟、陈楚杰、霍沛妮、颜如玉、焦淑佳   19   热狗煌·轻时尚餐饮连锁品牌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林圣煌   袁斌、游加宝   陈言国、张昌宋、陈争平   20   记忆有方+   福建江夏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纪丽丽   梁喆如、肖尊美、张安青、刘金元、张涛、桑玲玲、陈绍滋、赖东平、傅坤隆、郑美婷   刘艳山   21   废柴新材——可移动式农林废弃物制炭设备及运营   厦门大学   红旅赛道   程仿   吴超、刘思远、于颖、田雨、韩奕   吴德会   22   丝路印象-新疆农产品甄选营销商   福建农林大学   红旅赛道   米合拉依·吾尔克西   王明泉、张皓乙、林嘉嘉、付姗姗、孙燕瑜   王文烂、刘聃   23   云集智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红旅赛道   吴清明   周非飞、曾月娥、吴娟、林彬、黄江效、黄 琼、林圣杰、苏琪隆、林凌峰   李为   24   果蔬卫士-科技扶贫、保鲜致富   厦门大学   红旅赛道   贾玉龙   王洋杨、曹思敏、潘奇莉、欧斯超、胡梦怡、郑含润、王梦丽、刘俊敏   陈清西   25   冻力筑梦、冷链暖民   福州大学   红旅赛道   林伟   郑炜程、陈致远、杜钰阳、钟其锡、余梦圆、袁梦琦、郑梁、吴钧涛、庄萃红、吴扬扬、何淑峰、卓羽桑、胡佩萱、刘潇雅   刘旺、许小平、周强   26   荒漠绿洲-国内首创生物基磺酸盐土壤改良   厦门大学   红旅赛道   陈思瑞   保雄伟、樊嫒婷、李萌、马杜媚、鲍伟超、刘重毅、韩月、郭伟、胡泽波、丁亚萍、杨家麒、皮娜、黄剑岚、曹惠真   赵玉芬、尹应武   27   引凤计划——全国领先的乡村人才振兴服务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红旅赛道   裴锦泽   许艺琳、田迎香、凌誉、蒋常河、杨小浪、黄亚清、黄俊容、郑浛滢   朱朝枝   28   易田思甜-农林废弃物提取低聚木糖   厦门大学   红旅赛道   冯云超   赵啸宇、李孟渚、刘毅、康芳毅、王婷、郝路宽、张良清、蒋叶涛   曾宪海   29   七号店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   龙岩学院   红旅赛道   潘振胜   潘振忠、张晓云、冯雪峰、洪祖进、向佳、池文萱、王联益、王思莹、王滢滢、梁世和、陈杨、段超华、陈上巨、陈粤梅、陈革   高鹏、徐志刚   30   富美乡村·文旅产业创新服务商   福建农林大学   红旅赛道   张清荣   曹桂梅、黄成伟、陈倩、范自诚   黄怡、刘聃、雷喜斌、张婷   二、银奖(45个)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校   组别   负责人   成员   指导老师   1   河流管家无人船   福州大学   创意组   战鹏   李君弋、邱星云、刘贞毅、刘长吉、林璇、韩艺、罗巧灵   黄宴委、黄国辉、许长宾、沈庆斌   2   今昔印象   福州大学   创意组   赵岩   林璇、魏非凡、聂可卉、林传健、蔡绍进   黄立勤   3   凤翼农业空中管家   福建农林大学   创意组   尚春雨   蔡建法、马家易、李雪、吴丽莺、肖桂斌、刘恩江、郑睿皎   潘鹤立、钟凤林   4   两岸共创-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   福建农林大学   创意组   刘成成   王淑桦、林东媛、范永通、柯小健   梁洲辅   5   SG抛光技术-专注于半导体衬底的抛光解决方案   华侨大学   创意组   林莹超   王键、罗求发、俞能跃、宋运运   陆静、黄辉、徐西鹏   6   闲时光公益有声电台   龙岩学院   创意组   冉雪琴   陈恺扬、王裕华、王淑英、吴绍芳、邓慧婷、汪鹏、张清旭、黄妍媛、郭信来、蔡思思、蔡昭莹、马小毛   王海斌、温东荣   7   IgY-促进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康复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福建医科大学   创意组   谭双羽   张南文、罗宇飞、王亚端、郑清梅、胡伟涛、陈源、蹇有伟、白洋洋、王子弘、邱志培   陈晓乐   8   慧智童心——认知障碍儿童辅助康复训练机器人   福建中医药大学   创意组   朱景芳   吴劲松、梁胜祥、曾奕、黄丹琳、彭娟、谢小婷、王燕婷、徐慧、吕晓燕、王璐、陈新怡、李昭蓥   陈立典、陶静   9   AI胶囊式茶饮机   厦门理工学院   创意组   庄雅婷   郑文艳、张海冰、上官龙威、俞汇源、滕丽芸、蔡恒源、洪羡金、邱极敏   邱一卉、陈水宣   10   三炬生物—心血管中成药项目   厦门大学   初创组   罗海青   武渊、杨艳苗、吴碧洁、江楠   方晨亮   11   福大赛因——癌症的光动力治疗   福州大学   初创组   李诗琪   赵轩、袁干坤、陈致远、林泽洋、阮欣雪、温子琪、钟明轩、高达庆   薛金萍、刘旺、周强   12   鲸彩——AR营销易企来   福州大学   初创组   颜远培   杜昕妍、王宇泽、林志超、汪安、刘鼐媛、刘宇芳、易晨皓   陈思喜   13   越鸟科技:电力无人机全自主智能巡检领航专家   福州大学   初创组   庄胜斌   王传林、林楚玥、陈琳琳、范建威、林雅婷、王尤刚、张横舟、徐茂盛   缪希仁、江灏、许海燕、沈庆斌   14   山河绘-三维喷绘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化推广   闽江学院   初创组   范崇山   郭莹、潘佳佳、杨得志、李柯漾、李帅、贾蓉、郑亦琅、刘东明   陈新伟、倪姗、翁曼莉   15   畲家银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闽江学院   初创组   林亚凯   肖子濠、黄垒、兰馨、傅伊含   黄蕾、陈王盈、张锦文   16   “鹰眼”Hawk Eye 基于机器视觉的 超高速的卷材质量在线检测系统   华侨大学   初创组   蒋乐   骆娜、夏政权、焦子虹、王可晴   陈其怀   17   方圆翔飞-全国领先的地理信息大数据提供商   集美大学   初创组   乐普敏   陈若愚、丁忆童、刘育俊、张云舒、程静、王瑾   陈自发   18   奈斯博机床测头 —国产机床测头领跑者   闽南师范大学   初创组   尤那艺   刘文凯、关宇岐、余根钬、张华洋   陈建漳、方胜强   19   欣源野童 ——专业自然教育服务引领者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初创组   黄志泉   黄智勇、陈毅坚、陈思泽、汤秋风   刘武强、林树生、潘昊炜   20   盏天下:全球首家建盏(非遗)全产业互联网运营商   武夷学院   初创组   林高明   吴小飞、康梦婕、姚琪   杨信锟   21   智慧海洋监测   厦门大学   成长组   谭震球   颜玮、江晗、姜桠耀、薛鹏鑫、管言泽、王梦婷、史淼、贺芮   方晨亮、商少平、林毅辉、孙振宇   22   大圣出行   闽江学院   成长组   陈共普   陈雅婧、陈震、林少文、李茜、黄静、孟令武、宋子君、赵奇奇   郑笑还   23   创世之舟——开创多能源船舶新时代   集美大学   成长组   纪厚芝   毕梦瑶、时筱博、杨金鑫、韩梅、钟德辕、葛扬、黄紫雯、毛陆楠、唐诚毅   俞万能、廖卫强   24   RoboSpace:更受孩子喜欢的机器人玩教具产品   福建师范大学   成长组   邱炳辉   易传莉雯、张一帆、陈小芳、孙凌沁   郑淑彬   25   省易省—社区餐饮综合服务商   集美大学   就业型创业组   邵世明   林煜铭、杨伟强、郭颖泓、林玮彤、李娜   李庆昌、陈諝   26   丝路达-助梦青藏   三明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林坤海   闫武、檀化敏、马莉   赖文忠、游耿林   27   泓浄田园综合体   莆田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王静辉   祁梅君、林煌   林剑华   28   爱教育 AI教育--远英教育综合体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就业型创业组   张河远   刘添华、郑启建、邓柳英、饶健亭、管亮明、郑王恺、吴伟鑫、林爱玲、陈治森、林心涵   陈俊   29   东东酱——个人定制服务商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何晓鑫   叶奕聪、李珺函、周义晨、李静、郑珊珊   陈亚洲   30   乐资生活-创造一个不失眠的世界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杜海彪   史智龙、赵展博、葛雨彤   陈劲、曾秀芬、张龙   31   数字乡建·信息服务平台振兴美丽乡村   厦门大学   红旅赛道   黄文灿   高雅丽、陈锦全、修思敏、黄佳鸿、李瑞瑞、李帅民、王璐   韩洁、黄宇霞、王量量、李苏豫   32   我知盘中餐:大数据精准助农新平台   厦门大学   红旅赛道   陈欢   丁启航、刘重毅、时吉、高晨睿、卢静、张奕婷、江建烽、马莹、杨戬、吴晨昊、彭宁、安毅、黄思宇、马晓妍、苏阳   张德富   33   博艾红+绿——青艾扶贫、红色筑梦   福州大学   红旅赛道   高浪钦   陈柯杭、肖婉凝、黄子熠、杜星月、钟小宇、林娴   陈德铭、庄琪   34   福小测   福州大学   红旅赛道   郑志铭   江宇舟、郑俊浩、兰巧玲、蔡雅宏、薛勇杰、游瑞章   方绪华、许长宾   35   禾泽环保   福州大学   红旅赛道   陈泽平   郭仕捷、秦鹏文、岳靓、谢嘉烨、吴其恒、李赐鑫   蔡剑英、何佩佩   36   菌草科技——生态治理和产业扶贫公益服务商   福建农林大学   红旅赛道   黄国星   范锦琳、徐智伟、王安南、罗宗志、黄再兴、艾知昊   林冬梅   37   梅千寻——青梅产业扶贫   闽江学院   红旅赛道   陈榕   薛锦润、卢宇锋、张秋华、陈芳、江华丹、宋慧玲   张锦文、张妍芳、谢梅芳   38   百村千人行:港澳台侨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孵化平台   华侨大学   红旅赛道   陈奕龙   何璐璐、罗代众、王珍妮、袁铃怡、陈冠颖、陈传丰、莫君燕   黄宗喜、吴倩倩、吴海毅、王永铨   39   智力扶贫让贫困山区飞出金凤凰   龙岩学院   红旅赛道   支成寨   林俊源、黄燕鑫、吕烨森、黄华玉、刘秋华江佳燕、吴江文   李焰、戴爱玲   40   乡筹——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创业项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红旅赛道   刘宇   王建聪、曹晓玉、张哲、余思佳、余邵千贝、阮林洁、丁明亮、王昌隆、段树峰、谭黎淇、陈昱西、陈翔、连跃翔、李怡、潘云旭、廖晨夙、宋梓锋、王旭涵   连智华、高璐   41   金菇棒 —金线莲产业创新技术助力贫困乡村发展   闽南师范大学   红旅赛道   郭境颖   张天宇、杨朝钦、陆婷婷、何瑞珠   潘裕添   42   紫云·鸟生态   三明学院   红旅赛道   杨水清   郑伟强、饶玉敏、王娇、谢丽敏、叶达、蓝月梅、黄雨亭   杨红梅   43   粿燃爱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红旅赛道   李惟纯   黄雨杰、陈亚兰、谢煜瑶、王昕怡   谢艳招、赵林、谭鑫、陈章宫   44   农丰智能——农业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   福建工程学院   红旅赛道   张迪   蔡元鹏、魏伙霖、李秀秀、蔡菁菁、程星凡   郑土山、罗贵斌   45   栀子花开   宁德师范学院   红旅赛道   高泽波   危嘉敏、郑燕芬、郑雅茹、兰天、程馨、曹淑云、叶铭、李燕   陈峰、王颖、毛茂峰、钟春果、周罗椿   三、铜奖(70个)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校   组别   负责人   成员   指导老师   1   新拾漆   闽江学院   初创组   杨慧冰   黄宝月、李涛涛、孙淼淼、吴彩霞、杨永吉、李昱磊、吴祺辉、沈永辉   罗芳林、刘叶志、倪姗   2   老街奶咖   闽江学院   初创组   何刘想   薛炜、陈雪玲、陈仕杰、李杜娟、郭倩倩、王烨   乐上泓、郑小玲   3   小雨滴—来自未来的音乐教育   闽江学院   初创组   董雨婷   董雨婷、董颂真、何振煌、朱志强、梁齐校、肖思涛、王顺宁   刘雪颖、刘叶志   4   QTS教育   闽江学院   初创组   李郝鹏   郭晓婷、陈姣、郑宇平、原梦悦、崔琦   杨晓   5   一修数码   闽江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郭惠泉   林珊、翁林卿、林紫珊、刘喆、魏万发、廖家祺   黄蕾、张妍芳、张锦文、郑秋   6   媒问题——打造大学生新媒体创意“智库”   闽江学院   成长组   庄志芬   郭倩瑜、许宝玲、江梦婷、邱国毅、罗超、兰丽英、林美霞   张妍芳、黄蕾、张锦文、郑秋   7   智捷明碳——高频高精的土壤碳通量监测设备   福建师范大学   创意组   陈仕东   董政、郑巧雅、黄晶、刘旭柠   杨智杰   8   凌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   初创组   向斌   邱泽文、谢洪霞、钟铭蔚、曾浩   范宇鹏、李雪芳   9   腾学会   福建师范大学   就业型创业组   吴丽君   黄智鹏、程健、谢琳琳、郭馨阳、林梦婷   陈志勇   10   渔利生物科技-开创鱼类绿色防控新时代   福建师范大学   红旅赛道   付彩萍   黄瑶、王彦   余培雄、章文贤、苏筱薇、吴志锋   11   福建贝洋—新型牡蛎采苗串的制造者   福建农林大学   创意组   邱荣斌   陈淑萍、林雅梅、李诗婷、叶超、黄旭、何世祯、郑美   叶大鹏、叶善斌   12   赢在拾商   福建农林大学   成长组   李梅弟   颜洪刚、黄晓雯、鲍毅翔、林丽晶、陈建华   柯祥德   13   思跑教育--乡村教育扶贫研学旅行服务提供商   福建农林大学   红旅赛道   林荣   朱家豪、许艺珊、杨志伟、洪慧丽、岳成   柯祥德、康恩慧   14   共赢蜂路—特色蜂蜜产业扶贫服务商   福建农林大学   红旅赛道   梅松柏   谢颖、孙旭清、孙航民、林剑强、冷粟玥明、曾晴勤、罗婷婷、南嘉豪、朱小令、饶宏伟   黄少康、苏松坤、徐国钧、纪英、吴元华   15   续航式智能冷链箱——新一代冷链宅配的技术专家   厦门理工学院   创意组   杨中梁   吴艺龙、冯昌盛、戴娇敏、王翌旭、樊一红、王欣怡、黄雪玲、胡奕楠   陈水宣、邱一卉   16   芭乐:以绿色健康助力乡村振兴的网红水果   厦门理工学院   红旅赛道   高鑫   陈妍、肖阿芳、洪辰曦   潘福斌   17   青山农化:一村一优品科学种植富农服务商   厦门理工学院   红旅赛道   王潇琪   翁望志、徐冬冬、刘炀笑、林泽伟   龙绛雪、谢雯瑜   18   守望行动-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教育发展平台   厦门理工学院   红旅赛道   张云笑   陈锦莲、袁昊、陈艳、潘阳   苏凯新、黄婉彬、沙莎   19   慧拣—基于智能感知的低成本建筑垃圾分拣系统研究   华侨大学   创意组   刘亿圣   陈怡涵、高建、陈彬勇、郑洁仪、赵雨秋、黄河、郑先报   陈钦兰、赖雄鸣、黄宜坚、许丽忆   20   阿拉丁凉皮   华侨大学   初创组   杨明海   张世樊、杨绍华、王翰文、王佳欣   余宗钟、吴海毅   21   “精卫”旅游扶贫公益服务机构   华侨大学   红旅赛道   李昊   白跚跚、刘丹丹、殷紫燕、卢秋雅、杨喆霖、张云芳、韩紫薇、杨婉青   黄安民、董艺乐   22   力悦测绘无人船——国内水域测绘领军者   集美大学   创意组   谢铮敏   张鑫燚、杨茹岚、丁浩、张卓伟、武志明、仇泽洋、郭士嘉、陈颖秋、李逸凡   朱兆一、李寒林   23   有的货--专注于零售店快消品供应链服务的新星   集美大学   初创组   黄少聪   谢枝活、张云舒、张靖宇、姚雪瑜、周晓腾、刘君颖   余锋、陈永强、吴星旭   24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农户脱贫致富新希望   集美大学   红旅赛道   林振烔   刘佳珺、杜雨菲、赵沙、苏兴琦、方火建、宫三润怡、章方园   王艺磊   25   哌替测—PD-1肿瘤免疫疗法伴随诊断技术   福建医科大学   创意组   黄康平   熊佳妮、张金栋、邱秀梁、蔡玉梅、苏丹   张琼   26   Alplan 外科手术系统   福建医科大学   创意组   邱林彬   邱林彬、张泽鑫、曾培基、曾素梅、王同亮、萧则和   钟日光、赖繁彩、覃文军、邱明链、吴吉文   27   “一沙一世界”—中国青少年沙画艺术培训的领跑者   闽南师范大学   初创组   朱志敏   白玲、张铭霞、严诚悦   方胜强   28   3S箱庭——一款国内首创的自闭症儿童社交模拟演练系统   闽南师范大学   初创组   李淑玲   马宏森、钟志鸿、任翰林、余若丹、孙小伟   陈顺森、蔡毅强   29   尼金智能浇灌系统   闽南师范大学   红旅赛道   尹代杰   张礽、张旗航   杨伯垲   30   习小宁   宁德师范学院   创意组   黄婉婷   林鑫杰、戴秋媚、黄婉婷、杜永成、许一涵、施安娜、蒋瑞、卢舒怡、林恩雅、康晓达、马鑫、潘南珍、陈欣怡、李朵朵、李蓉蓉、林心怡、郭秀萍   游国斌、张芳、郭清   31   绿光计划-发光混凝土点亮乡村夜色   宁德师范学院   创意组   赖伟斌   范昌荣、张帆、叶妮妮、余文婷、江汪正   茹晶晶、赵兵   32   “参”生不息   宁德师范学院   红旅赛道   张燕清   陈丽玲、董亚歌、曹香、丁澜、马月龙、陶心想   叶祖云   33   小浯塘古法酱油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初创组   吴华清   倪辛怡、吴思宇、胡颖、吕鑫、倪雅萍、许德焜、农馥瑜、袁斌   林青、陈争平、林志达、吴龙水、翟晨飞   34   一然传媒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成长组   庄煜   王韬、袁斌   陈争平   35   优南山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红旅赛道   张也雯   陈江权、袁斌、章倩文、卢晓娟 施歆朋、杨阳、罗泗铭、黄欣   陈争平、刘宝飞   36   天鹰拉曼:国内领先宝石鉴定手持式差分拉曼光谱仪   黎明职业大学   创意组   柯志升   罗鸣、高洁杭、范翠平、黄佳靖、张学俊、陈逸鑫   黄两旺、陈丽香、黄怡强   37   塑胶综丝自动化设备   黎明职业大学   初创组   吴海春   柯荣健、邱鸿江、杨帆、林艺书、李泽玮、李祥棋、刘滨楠   陈佳彬、陈丽香、宁歆   38   “智慧禾逸”无线自组网家居安防报警系统   黎明职业大学   就业型创业组   李瑞发   陈志强、罗添才、郑家凤、白长见、林耀民   姚丽梅、杨秋娜   39   精刻蛋雕—无声世界 有梦人生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初创组   黄杨隆   黄俊豪、胡秀燕、林烜、朱瑞坤、谌小梅、林永彦、陈成展、谢嘉铭、苏灿伟、刘连有   廖诗忠、韩燕霞、邹宇、杜静、许艺妍   40   蓝宇航空科技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初创组   涂孝己   郑庆钊、范资富、黄艺坤   郑静、刘春兰、陈亮贤、林峰、刘思锶   41   福建省锦星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卢梅仙   黄欣媛、游箬葳、陈燕华、朱钰娴、叶雯欣   舒良荣、张婷、陈晓凤   42   浮古文化遗产数字重建 —基于高精度贴图技术的平价文博数字化系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创意组   吴杰   陈智鹏、黄佑彬、邱峥鸿、徐永杰、徐伟杰   李舜星、洪洲培   43   “小黄帽”智能水质检测仪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初创组   徐伟杰   李掌握、郭黄毅   李林春、杨永金、胡啸尘、吴姗   44   魁佳高空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初创组   吴奇魁   潘微、黄宇灵   叶菁婧、杜柯、林珊仟   45   御景园环保立体景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周平贵   王俊霖、刘睿、林菊英   黄靖   46   田园牧哥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红旅赛道   程鸿博   范诗雅、陈泓睿、赖妤婷、郑建豪、叶彬、廖丽华   阮国荣、钟佳莲   47   红色的力量黑兔的事业-展承红振兴乡村计划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红旅赛道   廖珂愉   吴永霞、付运东、蔡佳慧、朱峻煌、黄石云   范金旺、王英   48   千喜卤鸭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初创组   柳煜   白云飞、段树峰、郭秋婷、宋赵龙煊、阮林洁、郑策、蔡抗抗、潘云旭、王祉旭、李怡、邢晓东、张倍溶、贾秋玥、邱祥禹、黄雅琪、连跃翔   连智华   49   “渔管家”水产养殖监测系统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红旅赛道   郑诚   夏仁爱、刘远洋、郭蕾、刘兴金、张晶晶、周清凌、麦栋斌、邵雨卿、郭滨、颜瑾、林雯雯、张晓青   高凤强、郭一晶   50   视集AIAD-程序化广告视频智能设计平台   厦门大学   创意组   孙则梁   赵晓琳、洪婷茹、王黛薇、唐玮伟、许驹雄、纪盈瑄、邢亚飞、沈措、汪昊宇、陈阳、何浩、孙仲玄、谭琪   佘莹莹、齐官红、刘方   51   启辰传承教育公益基金   厦门大学   初创组   蓝子俊   赖致光、李维耕、厉泽昊   高清辉   52   蜂火科创   福州大学   红旅赛道   胡冬一   丁岚、夏雪兰、陈旭、林晓欣、韩津、黄婕、林晓辉、陈灵欣、吴禹潼、沈琳洁   郑延平   53   晓乡网——深入乡村、知晓乡村、以旅游驱动乡村电商   福州大学   红旅赛道   范占领   林宇鹏、李甜甜、彭先敏、陈维锟、江一帆、黄娟、黄燕华、符开彬、陈标炜   陈崇成、骆念蓓   54   杏林云镜-把健康‘照’出来   福建中医药大学   创意组   雷黄伟   辛基梁、张杰屹、冀迅、董真齐、杨丽莎   李灿东   55   “好享渔”中医药精准扶贫   福建中医药大学   红旅赛道   黄旭云   李函、邱少斌、刘文炽、黄小强、郑云梦、吴文进   董生   56   有良茶品、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并存   武夷学院   初创组   王 玮   向力启、杨建荣   杨信锟   57   立言教育   莆田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董炫秦   王伟松、黄涛   林琴   58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嵌入式电子贾卡系统设计   三明学院   创意组   何智文   李志尉、江蔚霞、刘宇翔、龚启涛   任雯、林惠琳、赖森财   59   红胤—根植于闽西红土的文化创意品牌   龙岩学院   创意组   兰胤嘉   张婕妤、 魏燕玲、郭珍丽、陈粤梅、陈革、兰进   朱荔婷、戴腾荣   60   小地鼠文创服务平台   福建商学院   成长组   刘贵长   林志杰、王毅、陈鸿飞   廖维阳   61   护牙列车   厦门医学院   红旅赛道   李飘   柯梅林、张锟泓、雷巧玲、李智超、曾艺敏   陈钟、洪智鑫   62   山海文创   厦门工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李新功   王景聪、吴林峰、张培良、颜晓齐、赵作栋   应志远   63   YHMEngine:最易用的应用游戏引擎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初创组   金勇辉   李希圣、林意泓   朱敏琛   64   游泳守环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成长组   吕强   黄方能、高伟伟   刘武强、刘标、庄天怀   65   嘉华农业——基于光伏发电的智能农业与精准扶贫方案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红旅赛道   赖燕   叶孟琦、林意华、李进威   陈树烜、周喆   66   文创筑梦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红旅赛道   叶孙财   黄美珍、陈宇璇、沈世煜、熊瑶   何晓峰、赖玲玲、黄超   67   基于互联网+智能视觉的高效检测分拣机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成长组   黄永春   马烨、陈龄、连祝强、陈志杰   林福、罗炳莲   68   “全球水果观光团”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侯长华   李彦、陈诗玲   严武   69   漳州水仙花及非遗工艺品商业化开发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郭敦敏   陈绍文、吴冬梅、朱燕惠、李泽良   陈姝彦   70   农情123农业服务平台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就业型创业组   吴锦辉   郑鸿杰、洪良彬、刘峥、林鸾   吴岚萍、王艳君、林巧玲、王卿潘   四、乡村振兴奖(5个)   序号   项目名称   所属高校   组别   负责人   成员   指导老师   1   云集智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红旅赛道   吴清明   周非飞、曾月娥、吴娟、林彬、黄江效、黄琼、林圣杰、苏琪隆、林凌峰   李为   2   冻力筑梦、冷链暖民   福州大学   红旅赛道   林伟   郑炜程、陈致远、杜钰阳、钟其锡、余梦圆、袁梦琦、郑梁、吴钧涛、庄萃红、吴扬扬、何淑峰、卓羽桑、胡佩萱、刘潇雅   刘旺、许小平、周强   3   荒漠绿洲-国内首创生物基磺酸盐土壤改良   厦门大学   红旅赛道   陈思瑞   保雄伟、樊嫒婷、李萌、马杜媚、鲍伟超、刘重毅、韩月、郭伟、胡泽波、丁亚萍、杨家麒、皮娜、黄剑岚、曹惠真   赵玉芬、尹应武   4   引凤计划——全国领先的乡村人才振兴服务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红旅赛道   裴锦泽   许艺琳、田迎香、凌誉、蒋常河、杨小浪、黄亚清、黄俊容、郑浛滢   朱朝枝   5   农丰智能——农业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   福建工程学院   红旅赛道   张迪   蔡元鹏、魏伙霖、李秀秀、蔡菁菁、程星凡   郑土山、罗贵斌   五、精准扶贫奖(5个)   序号   项目名称   所属高校   组别   负责人   成员   指导老师   1   七号店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   龙岩学院   红旅赛道   潘振胜   潘振忠、张晓云、冯雪峰、洪祖进、向佳、池文萱、王联益、王思莹、王滢滢、梁世和、陈杨、段超华、陈上巨、陈粤梅、陈革   高鹏、徐志刚   2   粿燃爱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红旅赛道   李惟纯   黄雨杰、陈亚兰、谢煜瑶、王昕怡   谢艳招、赵林、谭鑫、陈章宫   3   梅千寻--青梅产业扶贫   闽江学院   红旅赛道   陈榕   薛锦润、卢宇锋、张秋华、陈芳、江华丹、宋慧玲   张锦文、张妍芳、谢梅芳   4   金菇棒 —金线莲产业创新技术助力贫困乡村发展   闽南师范大学   红旅赛道   郭境颖   张天宇、杨朝钦、陆婷婷、何瑞珠   潘裕添   5   栀子花开   宁德师范学院   红旅赛道   高泽波   危嘉敏、郑燕芬、郑雅茹、兰天、程馨、曹淑云、叶铭、李燕   陈峰、王颖、毛茂峰、钟春果、周罗椿   六、优秀组织奖(8所)   序号   院校名称   1   厦门大学   2   福州大学   3   福建师范大学   4   福建农林大学   5   龙岩学院   6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7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8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七、高校集体奖(10所)   序号   院校名称   1   华侨大学   2   闽南师范大学   3   福建工程学院   4   厦门理工学院   5   闽江学院   6   三明学院   7   宁德师范学院   8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9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0   厦门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八、优秀指导老师(20名)   序号   项目名称   所属高校   姓名   1   全谱激光荧光陶瓷的首创者和领航者   厦门大学   解荣军   2   北卡信息科技:公共安全大数据专家   福州大学   鲍星华   3   派恩杰:柔性电子科技先行者   厦门大学   郭文熹   4   福州福大信捷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福州大学   苏凯雄   5   诺康得:全球首创化学工程的NK免疫细胞疗法   厦门大学   曾骥孟   6   冻品云—中国餐饮食材自营电商的创领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高璐   7   捌斗新材-国内领先的多功能石墨烯海洋涂层材料   厦门大学   姚荣迁   8   光洁——光自洁环保涂料   福州大学   戴文新   9   衣“依”入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袁晓建   10   唐洁工坊-守艺联盟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郑则凌   11   斯诺普利:一片走“心”的中国创新药   福州大学   贾力   12   C-Drug降糖专家-新型缓释降血糖纳米凝胶贴剂   福州大学   邵敬伟   13   核芯生物—智能化分子诊断专家(ichip)   厦门大学   葛胜祥   14   海漆--国内环保型海洋防污涂料开拓者   厦门大学   冯丹青   15   肠菌移植----国内临床微生态治疗的领航者   厦门大学   肖传兴   16   第十四种维生素:辅酶PQQ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方案   福建师范大学   柯崇榕   17   初料餐饮——基于大数据趋势分析的餐饮联营新模式   福建农林大学   郑宝东   18   贵在互联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黄春燕   19   热狗煌 轻时尚餐饮连锁品牌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吴昌盛   20   记忆有方+   福建江夏学院   刘艳山   九、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0名)   序号   项目名称   所属高校   姓名   1   废柴新材——可移动式农林废弃物制炭设备及运营   厦门大学   吴德会   2   丝路印象-新疆农产品甄选营销商   福建农林大学   王文烂   3   云集智谷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李为   4   果蔬卫士-科技扶贫,保鲜致富   厦门大学   陈清西   5   冻力筑梦、冷链暖民   福州大学   刘旺   6   荒漠绿洲-国内首创生物基磺酸盐土壤改良   厦门大学   尹应武   7   引凤计划——全国领先的乡村人才振兴服务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朱朝枝   8   易田思甜-农林废弃物提取低聚木糖   厦门大学   曾宪海   9   七号店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平台   龙岩学院   高鹏   10   富美乡村·文旅产业创新服务商   福建农林大学   黄怡